TSM_03 - page 34
June2015
32
此心安處
知道更多,所以就開始學習。後
來有人請我開講《心經》,那時
才開始深入研究,發現佛法更
厲害,之後全情投入追求佛教
的學問。
慈:剛才述說尋道的過程時,數次以
「過癮」形容。「過癮」之處在
哪?
衍:
「過癮」之處很多!首先是佛教的
道理,不只「過癮」而且很有啟
發性。對比在世間獲得的知識更
有深度,我沒聽過對人生和世間
的分析得如此透徹清楚。當我
讀經時,驚訝不斷,滿足我無窮
無盡的求知慾,不斷尋求知識
很「過癮」﹗打坐又是另一「過
癮」之事,著迷得上癮了。每天
都想打坐,沒打坐的一天就如
沒吃飯一樣,總覺得那天欠缺
甚麼似的。
此外,與很多佛教徒一樣,我經
常遇到一個問題,就是很喜歡做
老師。人之大患,好為人師。我
經常忍不住口對人說︰「有益的
事,聽我說聽我說」。與人說道
理和弘法,其實很有成功感,享
受與人分享的喜悅。
慈:佛學研究中心的學生大多述說的
是甚麼煩惱?
衍:
中心的學生一般都是成年人。人
到了某個階段,就會遇上一個疑
問:人生究竟在做甚麼?我遇到
很多這類型的人。現在為尋求解
脫生死輪迴的人不是很多,反而
大部分想尋找人生的意義,以及
如何成為更好的人,得到內心滿
足,並活出有意思的人生。學生
來自不同背景,當中也有成功人
士及政府官員,如王永平先生和
林煥光先生。他們在人生某個階
段希望對生命更多思考,尋找人
生的意義。
慈:出世和入世的修行有何不同?
衍:
不論出世或入世,深山或市區修
行,都視乎個人意願及出家目的。
例如,目的是一心一意斷盡煩惱,
盡快成阿羅漢,脫離生死輪迴,
一心到極樂世界,那就選擇出
世,深山修行。 有些人的目的是
弘法,分享佛教,不急於成阿羅
漢或到極樂世界,所以一邊在市
區修行一邊弘揚佛法,當中取平
衡。我較偏後者,開心做,歡喜受。
菩薩不畏懼娑婆苦,願長期於娑
婆流轉渡眾生。
自己覺得有成果便是了
慈:一般人如想接觸佛學,第一步應
如何做?
衍:
最簡單的方法是上佛學班。
慈:如果想嘗試修行呢?
衍:
可以嘗試念佛、讀經,學習打坐、
禪修等。先豐富知識,在家聽錄
音帶、上網看說法片段。看書的
話,原著及註解書都要看。原著
未必完全明白,但註解書也有很
多,要慎重選擇。
慈:向年輕人弘法,法師也參與甚多
啊,可否介紹一下?
衍:
我們在大學開辦佛學士、碩士及
博士課程。在外面,則帶領一批
有心的大學生「弘法使者」,協
助他們籌劃活動給中學生。近期
我們也會籌備活動,一起去雲南
參學。
1...,24,25,26,27,28,29,30,31,32,33
35,36,37,38,39,40,41,42,43,44,...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