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M_03 - page 32

June2015
30
此心安處
生活愈簡單,修定愈容易
慈:戒、定、慧,是佛教徒修行的法門,
人不同,修行的歷程也不盡相同。
能否請簡單開示?
衍:
戒定慧是佛教徒修行的方法。修
行最終目的是離苦得樂。各人的
苦皆不同,有些人受肉體之苦,
有些人受心靈之苦,如空虛、寂
寞等。苦是源於內心的沉迷顛倒,
形成很多的邪知邪見,令思想及
行為出錯,繼而有痛苦的果報。
簡單來說,就是因為愚痴沉迷,
引致偏差的見解、思想和行為,
繼而招感到痛苦的果報。
佛教倡導眾生修行就是要糾正此
錯誤。首先要覺醒,糾正偏差的
知見。例如:我知道要戒煙但做
不到、我知道要做運動但做不到,
我知道要早睡早起但做不到……
一切「做不到」皆因人心之軟弱,
知見之偏差,繼而引致很多行為
的錯誤。糾正錯誤的方法就是學
習佛法,培養正知正見。接著就
要改變行為和心。戒律就是規範
我們的行為,有「防非止惡」的
作用——防止不對的事情,制止
作惡,讓我們不再泥足深陷。例
慈:慈山誌  衍:衍空法師
修持,
一趟過癮旅程
訪問衍空法師
佛學,是離苦得樂的修行。周星
馳在《喜劇之王》中,對於痛苦,
形容得很貼切:「痛嚟講呢,根據
俄國戲劇理論大師史坦尼斯拉夫
斯基的說法呢。應該係由外到內,
再由內去返外的。」人就是因外
境而生情緒,再成行為。
佛學就透過修行,培養平靜的心
靈空間,然後再去處理那些不能
避免的痛苦,阻止因負面情緒而
生的歪行。而修行須時,是一段
旅程,衍空法師形容此趟旅程十
分「過癮」。
1...,22,23,24,25,26,27,28,29,30,31 33,34,35,36,37,38,39,40,41,42,...61
Powered by Flipping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