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M_03 - page 27

June2015
25
禪武醫,
合禪修、武術、醫學、生活的一門身心知識,由「禪統武」,
也是「武修禪」,透過學習禪武,外動而得生不動,既治身,也療心。
掌握禪武火候的達者仁人,能自悟,能修身,自渡渡他。
訪問陳瑞燕教授,聽其禪武佛慧,原來外亂皆因心亂,今古世界便是
如此,一切源於心亂,故古人早有方法求靜。習禪武醫,情緒平和後,
自然較易專注,心靜智清。對眾生,不論有病沒病,也有助益。
慈:慈山誌 陳:陳瑞燕教授
慈:放諸香港,如何形容現今香港
的情況,或禪宗如何應對現
今世界?
陳:
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亂過,不會變
得更好,也不會更壞。娑婆世界
就是這樣,成、住、壞、空,人看
凡間混亂,其實混亂才是凡間本
性。
慈:內心與外在的關係為何?外間混
亂的話,如何處理?
陳:
以安靜的心,面對千變萬化的世
界。譬如投資,也要有清醒的頭
腦,作出理智選擇,才是成功的
條件。禪,就是離開外相,一切
動盪、焦慮、憂慮,修行的人積
極而平靜地面對,成敗得失一旦
變得無關重要,人就願意嘗試。
慈:怎樣看現今香港人的處境?
陳:
香港人經常感到害怕,乃至變成
擔心,繼而焦慮,憂心子女、事業、
供樓、讀書等等,於是被世俗驅
馳。假如心態可以調整:子女成
績好與不好,亦非最重要,能這
樣想,就不會受世俗驅馳。
慈:那要考試的人怎樣保持心境
平靜?
陳:
社會常以單一標準評小孩,考第
一的最好,這種看法很有問題,
因為一班只有一個第一。成功人
士如愛因斯坦,也有讀障。一定
要做醫生、律師才算有成就嗎?
一個快樂的售貨員,做到賓至
如歸,就是一個成功的人。佛法
教人非善非不善,如此能幫助
家長更成功教育子女,這就是
學佛的原因。
慈:可否分享以佛學幫助情緒病和自
閉症患者的經驗?
陳:
有很多年輕人,可能好勤力,但
讀書不成,因為他們情緒壓力太
大,擔心太多,又不懂放鬆,於
是無法集中,讀不入腦。我們經
常忘記,情緒會影響表現。在我
們的經驗裡,很多中小學生學到
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,心平氣和
了,便能集中,讀書時間少了,
成績反而變好,因為他們終於有
能力學習。甚至有自閉症患者,
以前不讀書,眼睛盯著書本,卻
心不在焉,現在不再害怕學習,
也能跟上進度,因為他控制到自
己,控制到心。就在昨日,一個
身動心不動,世界自然美
1...,17,18,19,20,21,22,23,24,25,26 28,29,30,31,32,33,34,35,36,37,...61
Powered by Flipping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