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M_03 - page 7

June2015
05
晨五時、晚八時
慈山寺的生活始於晨早五時終
於晚八時,日復一日。清晨五時,
先打板,接一百零八次鐘聲(代表
佛教所指的一百零八種煩惱),再
三陣鼓鳴(代表三種折磨:貪,瞋,
癡),新的一天開始,開始坐禪和
誦經。在晚課遲暮後,則調轉次序,
擊暮鼓三陣,叩暮鐘一百零八次,
接著打板,寺院生活作息的一天就
此落幕。而一天當中其他的打板,
則屬通知集眾。
職事制度
寺院的日常運作需僧侶們分工
合作參與,所有牽涉寺院生活的工
作,從財務到後勤,也有不同執事
負責,如齋堂執事,就要負責齋飯,
包括購買食材、烹製再到分配出
堂;後勤部門(又被稱為「香燈」)
的僧侶,則負責打掃及維護寺院,
同時保證禮佛儀式所用的供果、
鮮花以及香燭的供應。僧侶們會
定期輪換職務,而被推選的執事
分配工作予其他僧侶、寺院員工
或志願者。
佛法教導
僧侶研修佛學,必研讀佛學經
典。寺院一般會設有藏經閣,以慈
山寺為例,內藏有大量文獻、經書、
譯本、及規範僧侶行為的佛教律典,
僧侶可於此研修先人智慧,而寺內
還有一間配備完善的研習室供參學
者在此修習佛法和佛教文化。以眼
研讀文字是一途,另一途則是耳聞,
故會請來僧侶、特邀嘉賓和參學者
在宣講堂演講、討論和分享。整體
而言,寺院設計必著重清幽雅樸及
充裕的交流空間,僧侶與參訪者一
起聆聽佛法開示,並討論交流,延
續佛教傳統。
衣著服飾
僧袍以棉布製作,分有棕色,
灰色、黑色及橙黃色。為適應日常
繁瑣的雜務,除了參加法會時穿着
的法衣(袈裟)較為精緻之外,僧
冬瓜豆腐是素菜食物,但當廣東人遇到意外狀況,也會以「有甚麼冬瓜豆腐」來形容。佛門中人遇到
冬瓜豆腐呢?原來那是一種修行。食冬瓜豆腐既因戒律,而在靜膳中,專心細味食物的淨而鮮,清而甜,
感恩天地及別人努力,這種心念透過生活細節而持續;至於慧,不論在飯桌上遇到,還是生活中碰上,
冬瓜豆腐就是冬瓜豆腐。僧侶一生為覺悟努力,不論是靜膳、禪修、誦經、研習佛法、打理寺院日常事務、
參與社區工作,及至寺院生活的每一環節,僧侶們皆心存此念。
1,2,3,4,5,6 8,9,10,11,12,13,14,15,16,17,...61
Powered by Flipping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