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SM_03 - page 5

June2015
03
古時有位道林禪師以樹為居所,
因而被稱作「鳥窠禪師」。大詩人白
居易出任當地太守期間,慕名前
往,向禪師求教佛法大意。鳥窠禪
師回答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
白居易聽聞此語,很是失望。在他
看來,這道理「三歲孩童也曉得。」
然禪師緊接其後,說道:「八十老
翁行不得。」
知易行難。三歲小童都懂得的
道理,八十老翁未必能做到。將知
行合而為一,這過程便是一種修行。
修行始於何處?——以持戒規
範自己,以禪定安住心念,破除煩
惱迷惑,啟發智慧光明。戒、定、
慧三學,是學佛的基礎,是修行的
入手處。
修行的方法又有幾多種?佛教
說八萬四千法門,是一個譬喻,告
訴我們原來每人也可找尋適合自己
的途徑與方法。
有一則唐代大珠慧海禪師的公
案。有人問慧海禪師如何修行與用
功,禪師答曰:「飢來吃飯困來眠。」
問的人不解其意,人人都要吃飯睡
覺,這又怎麼能算是用功修行?禪
師回答:「不同。他吃飯時不肯吃飯,
百種需索;睡覺時不肯睡覺,千般
計較。」想來這也是今時今日很多
人在生活中的常態。
將佛法踐行於日常生活的每時
每刻,正是修行者的功課。當我們
去除心中的貪瞋癡,放低我執,專
注於此刻當下,則行住坐臥、挑水
砍柴,無一不是修行。寺廟、山野、
溪旁,家庭、公司、學校……紅塵內
外,處處皆是修行的道場。
修行助我們解脫束縛在身心
靈的種種偽裝,回歸清凈無染的
本來面目。
你,也在修行嗎?
1,2,3,4 6,7,8,9,10,11,12,13,14,15,...61
Powered by FlippingBook